首页
博客统计
微语
博客APP
友情链接
更多
精美壁纸
留言板
扶贫计划
关于博主和投稿
推荐
植物大战僵尸
网站优化
高考倒计时
小霸王游戏机
烟花模拟器
忘心主页
在线PS
Search
1
防举报——QQ打开链接跳转浏览器代码
8,252 阅读
2
中国疫情和全球疫情实时地图
7,040 阅读
3
QQ卡片实现红包强制进群代码
6,022 阅读
4
利用html写APP公告、更新的文章
5,986 阅读
5
2021年一款好看的高考倒计时源码
5,212 阅读
新闻资讯
技术教程
闲言碎语
小曲配故事
话题探讨
源码
站外篇
杂乱分享
登录
/
注册
Search
标签搜索
Typecho
代码
源码
swap
热歌推荐
话题
api
小程序
web
机器人
引流
Linux
新冠实时疫情
忘心留言箱
HTML
一言
备份
红包卡片
代刷
宝塔
忘心
累计撰写
113
篇文章
累计收到
279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新闻资讯
技术教程
闲言碎语
小曲配故事
话题探讨
源码
站外篇
杂乱分享
页面
博客统计
微语
博客APP
友情链接
精美壁纸
留言板
扶贫计划
关于博主和投稿
推荐
植物大战僵尸
网站优化
高考倒计时
小霸王游戏机
烟花模拟器
忘心主页
在线PS
用户登录
登录
注册
搜索到
6
篇与
的结果
2020-11-16
午睡这几点不注意,等于白睡
很多人都有中午午睡的习惯。学习累了,中午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工作累了,中午在办公室小憩一会;昨天晚上熬夜了,中午也会选择再补点觉;似乎,只要累了困了,中午只需要休息一会就好了。首先,我们可以确认的是适当的午睡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一、提高记忆力很多习惯睡午觉的人都表示,中午眯一会,消除困乏的效果比夜里多睡了一两个小时还要好。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也证实白天小睡与夜间睡眠一样可以帮助恢复脑力,提高记忆力。 (图源:123RF)而这一点在儿童身上体现尤为明显,上午的活动消耗了儿童很多的体力,睡午觉不仅可以缓解疲劳,还有助于增强记忆力,因为午睡有助于大脑将碎片化的记忆网路化以及将记忆从短期转化成长期。二、降低血压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令我们烦躁的事,比如工作出错,同事关系,客户不理解等等都会使我们的血压升高。这时,我们可以午睡来调节我们的情绪,使我们的全身得到有效的放松,缓解了紧张情绪,也可以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网上大量的信息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午睡。但是我们真的会午睡吗?怎么样午睡对我们的身体更好呢?一、不要睡太久午睡只是为了简单的休息,为下午提供更充沛的经历,所以不建议时间太长。一般是10分钟到20分钟左右,最好不要超过60分钟。因为,长时间的午睡对身体是有害的,午睡的时间越长,你就越有可能在午睡后感到昏昏沉沉。一般最佳的午睡时间大约是在中午1点钟的时候,这个时候人的警觉力没有那么强,可以得到比较好的休息。 二、不要趴着睡趴着睡觉不仅会使身体发麻,还会导致肩颈部的肌肉因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僵硬,所以很容易患颈椎病。(图源:123RF)所以,午睡的时候可以选择平躺的方式,如果在家,尽量在床上或是躺椅上午睡。如果在办公室,午休时可在脑后垫靠枕,半仰卧睡觉,以减小对心肺、面部的压迫。 三、不要吃饱就睡很多人喜欢吃中饭就午睡,长期如此会对胃部造成负担,进而导致胃炎。吃完晚饭就睡也是不提倡的,这样会容易导致我们的身体发胖,还容易导致出现高脂血症,对我们的身体构成极大的威胁。“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睡午觉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午睡虽然是一个好的习惯,但大家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方式哦,否则容易适得其反。版权声明:本文由春雨医生和Mlily梦百合共同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2020年11月16日
1,92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0-11-16
哪些人容易得带状疱疹?
暂无简介
2020年11月16日
1,12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0-11-13
带状疱疹:潜伏高手,想让你疼没商量!
我,带状疱疹!坊间代号:“蛇盘腰”“生蛇”,是一个十分专业的“潜伏者”,跟水痘是同门兄弟,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2。说起我的名字,得跟大家说说,被我盯上的人,常伴有神经痛,多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并在身体单侧出现带状分布的皮疹2,故名“带状疱疹”。而且,我还特喜欢出现在这些地方,常多发于胸背部、颈部、头面部、腰部2。 “最喜欢”50岁以上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最擅长潜伏,一般感染人后可能还会潜伏很多年,当人年龄增大、免疫功能下降时,水痘-带状疱疹疱疹病毒会出来悄悄“搞破坏”,大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1** 美国数据。年龄是患上“我”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2;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和免疫抑制治疗(如:化疗、激素治疗等)也是引发我出现的危险因素2-3。我!带状疱疹,和水痘的“罪魁祸首”都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疾病1。儿童时期,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通常会患水痘1。水痘痊愈后,病毒依然会潜伏在体内的神经节中2。即使身体健康,几乎所有年长的人神经系统中都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下降,病毒会再激活引发带状疱疹1,2。也就是说,等时机合适,躲藏的病毒机会突破“牢笼”,我会趁机再次发动猛烈攻击。得意!可能让你疼痛更甚生娃被我盯上的人,多数会出现一些典型症状,发疹前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2。患处会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成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而迅速变为水疱,疱壁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2。我最擅长的还是让人“苦不堪言”,患者在急性期疼痛如灼烧、电击、刀刺般1,可能更甚于分娩阵痛、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癌痛等4。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急性期疼痛可能更常见且为重度,严重影响生活各方面,如发生焦虑、睡眠障碍、无法正常工作或生活2。这时,如果你还是无视我的存在,我对你的攻击会让你疼痛的时间更长,少则数月,多则数年5。不过,抗病毒药物治疗能有效缩短病程,加速皮疹愈合,减少病毒播散到内脏。患者应在发疹后24-72小时内开始使用,才能获得有效治疗2。一旦错过这个“封锁“我的时机,后续可就惨了。愈演愈烈,让疼痛肆意妄为一天,我瞄准了广东50多岁的罗先生,即使他平时十分爱锻炼,等他稍不留神,免疫功能下降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顺着他的神经纤维溜进他的皮肤,在他的腰部扎根,出现一层层的红色皮疹。果然,罗先生没认出我,还以为是皮炎,可我开始放肆了,指挥水疱四处攻击,他的后背迅速被占领,没几天他疼得难受,赶紧去了医院。医生真是个狡猾的家伙,一下认清了我的庐山真面目。即便如此,罗先生还是错过了“消灭”我的最佳时机,就算皮疹们褪去了,但我瞄准时机,还会出来发动猛烈攻击。(注意:病人、医生和皮疹的图像并不是该具体病例的真实表现)是的!被我盯上,往往“祸不单行”,可能会导致严重且持久的并发症1。通常来说,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30%~50%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甚至达10年或更长5。#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仍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即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这是我保留实力的体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5%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超过40%的患者伴有中重度睡眠障碍及干扰日常生活;有研究报道,60%的患者甚至曾出现自杀的想法5。可见我的威力不可小觑!这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还常出现身体疲乏、不想活动、厌食、体重下降5。因为照顾患者,也会导致家属疲劳、失眠等5。可能误诊,及早治疗不是我自夸,我十分顽强!作为带状疱疹,不是患过后就会终身免疫的疾病,痊愈后同样可能复发2。其次,我还还特别聪明!只要被我盯上的人,我总有办法让他们认不出我来,搞点诈术忽悠医生。我脑筋一动,在我前驱期无皮损仅有疼痛时诊断较困难,发生在胸部的带状疱疹容易误诊为心绞痛;发生在腹部容易误诊为胆结石、胆囊炎、阑尾炎2。皮损不典型时也可能被误诊为其他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虫咬性皮炎、脓疱疮等2。因此,患者可能因为误诊错过24-72小时的有效治疗时间2,我的实力你们有目共睹,一旦错过治疗时机,我会越来越猖狂!尽早治疗是个好办法。接种疫苗,让我不敢贸然攻击虽然,一定程度上我会被医生”消灭”,但能目前战术少,接种疫苗让我继续潜伏,不敢贸然攻击。带状疱疹治疗方法有限1,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手段6,可显著降低带状疱疹疾病负担2。讲真,如果你被我纠缠上,能不能战胜我,主要取决于你的年龄、免疫功能、治疗是否及时。如果不想被我缠上,注意预防!参考文献1. Harpaz R, Ortega-Sanchez IR, Seward JF;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Prevention of herpes zoster: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MMWR Recomm Rep. 2008 Jun;57(RR-5):1-30.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6):403-408.3.Dworkin RH, et 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rpes zoster. Clin Infect Dis. 2007 Jan 1;44 Suppl 1: S1-26.4.Katz, Joel & Melzack, R. (2011). 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Development,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usefulness of the long form, short form, and short form-2. Handbook of Pain Assessment. 45-66.5.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 22(3):161-167.6.权娅茹, 李长贵. 水痘和带状疱疹及其疫苗.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9, 183(04):87-91.公众如有相关医学需求,请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咨询,以获得个人医疗建议。NP-CN-SGX-ADVR-200034 有效期至2022年9月
2020年11月13日
1,10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0-11-13
薯片里的致癌物,凭啥没有“中国标准”来管管?
近日,深圳市消委会从线上线下挑选了15款国内外知名品牌薯片,并委托专业质检公司开展了比较试验。检测中发现7款薯片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高于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750μg/kg),其中盐津铺子、三只松鼠、董小姐三款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超过了2000微克每千克。 此新闻一出,春雨君看了看手里的薯片,立马吃了一大口压压惊。本想吃完这一袋就擦擦嘴洗洗手继续工(mo)作(yu),又看到三只松鼠等三个品牌回应了此事。 (图源网络,侵删) 你以为道歉了?整改了?下架了? 那倒没有,他们说:我国并无丙烯酰胺含量限量的食品安全标准。此话一出,很多小伙伴都惊了,有人说这态度也太强硬了吧!还有人问为啥丙烯酰胺是致癌物还没有限量标准啊? 别慌别慌,春雨君今天来跟你们说道说道,这丙烯酰胺到底是“何方妖魔”?吃了这样的薯片会不会有健康问题? 丙烯酰胺是2类致癌物 丙烯酰胺(acrylamide,AA),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实际上它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自然产物。 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油脂的食品在热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剧烈的 美拉德反应 (如还原糖等羰基化合物和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等氨基化合物在常温或加热时发生的一系列氧化、环化、脱水、聚合等反应,有助于食物的外形、风味和颜色的生成) ,生成大量的美拉德反应产物,而丙烯酰胺就是其中一种。 (食物加热很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图源网络,侵删) 丙烯酰胺于1994年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划分为“2A类可能致癌物” ,2002年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与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人员首先报道“在一些油炸和烧烤的淀粉类食品中检测到丙烯酰胺”,之后英国、挪威、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也报道了类似的检测结果。 之后,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高度关注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污染问题,2002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召开了食品中丙烯酰胺污染专家咨询会议,探讨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安全性,并根据各国居民丙烯酰胺摄入量,将人均摄入量控制为0.001mg/(kg·d)。 (丙烯酰胺结构式/图源网络,侵删) 2015年,欧洲食品安全局发布了第一份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风险评估报告,欧盟地区基于此报告率先发起了对丙烯酰胺减量化控制,并制定了相应食品中的限量指标,限量大致在300μg/kg-850μg/kg区间。 大量动物实验表明,丙烯酰胺具有生殖毒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及致癌性 ,但是,目前并没有研究或信息能直接证明丙烯酰胺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且丙烯酰胺也是食品加工过程中很难避免的产物,不管是你买到的薯条、薯片,还是家里做的炒菜,都会含有微量的丙烯酰胺。 2011年,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对除非洲以外世界范围内8个代表国家人群(包括儿童)中丙烯酰胺膳食摄入量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普通人群的日摄入量平均约为1 μg/(kg·BW)(视为一般人群), 最高日摄入量约为4 μg/(kg·BW)(视为高暴露消费者)。按体重折算, 儿童丙烯酰胺的摄入量是成年人的2~3倍。 (图源网络,侵删)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烹饪习惯、饮食结构各异, 人群丙烯酰胺日摄入量会有所差异。英国公布的日摄入量为0.61 μg/ (kg·BW), 法国为0.43 μg/(kg BW), 而中国在2016年膳食研究中得出的日摄入量为0.319 μg/(kg·BW)。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居民丙烯酰胺的日摄入量其实是较低的,可能正是因为整体安全性较高,所以我国在丙烯酰胺限量标准上一直没有做出限定。 如何避免摄入丙烯酰胺? 在美拉德反应中,通过游离天冬酰胺与还原糖(特别是果糖和葡萄糖)的反应或其他途径(如脂肪、蛋白质分解)都可形成丙烯酰胺,因此,想要在日常饮食中完全避免丙烯酰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影响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食材、加热温度及时间。高碳水、低蛋白的食材更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如油炸、焙烤的薯条、薯片等。 (图源:123RF) 通常加热温度越高,产生丙烯酰胺越多,140-180度丙烯酰胺生成速度最快。此外,加热时间越长,丙烯酰胺越多,这可能与食物脱水,温度升高有关。 对此,我国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预防和控制建议有以下几点: 因此,薯片一类的油炸食品我们可以偶尔吃一次,但不要天天吃、长期吃,除了丙烯酰胺含量较高,其高油高盐的特点,也容易使钠含量摄入超标,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风险。 有哪些健康的零食? 其实,只要选对了食物,零食也可以吃得很健康,有些食物每天适量吃一些,还是有助于营养均衡的。 但是在吃零食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白一个点:零食始终只是三餐外的补充,每天三顿正餐才是我们获取食物和营养的主要来源。零食提供的总能量不要超过每日总能量摄入的10%。建议每天吃零食要次数少,食用量小,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影响了吃正餐。 根据《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零食分为三个级别: 所以说,最健康的零食应该是纯天然、新鲜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原味坚果、奶制品等,退而求其次的话,低糖低脂低盐的加工食品,勉强也算健康零食。 总而言之,虽然我国居民的丙烯酰胺摄入量整体比较安全,但由于其毒性及致癌性,相关部门也应该尽快制定丙烯酰胺的限量标准,以免在未来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薯片虽然还可以继续吃,但它作为垃圾食品中的一员,最好还是少吃,日常生活中的零食以纯天然新鲜食物为主,更有利于营养健康。 编辑:春雨医生参考文献: [1]欧阳宇,赵扩权,冯莹娜,张梁,吴茜.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生物学活性和潜在健康风险[J/OL].食品科学:1-18[2020-11-02].https://kns-cnki-net.webvpn.scut.edu.cn/kcms/detail/11.2206.TS.20200924.1423.030.html.[2]杨雪欣,陈可靖.食品中抑制丙烯酰胺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0):220-224. DOI:10.12161/j.issn.1005-6521.2020.10.036.[3]戴煌,唐天昊,陈柯君, 等.食品中丙烯酰胺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4):329-336.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0.14.053.
2020年11月13日
1,06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0-11-05
“可乐当水喝”能喝出尿毒症?肥宅快乐水究竟还香不香
这两天一个关于小伙子喝可乐得尿毒症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争议双方也颇有意思,可以说是两个极端:有小伙伴后台留言问春雨君怎么看,当然是用手机辩证看呀~可乐确实不能多喝,但天天喝会得尿毒症,也确实得分情况:正常人的话,那确实夸大其词;如果本身患有糖尿病,就不一定了。 长期喝可乐不一定会得尿毒症 #每天喝3瓶可乐患尿毒症# 话题中的小伙子,其实本身糖代谢就有问题。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以伴随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紊乱。 (喝可乐患尿毒症新闻视频截图) 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多尿、口渴、多食、疲劳及体重减少等,1型糖尿病较为明显,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非常强的隐匿性,往往不典型或仅有部分表现 (所以新闻里的小伙子应该是本身有糖尿病但自己不知道) 。 由于身体胰岛素分泌不足 (1型糖尿病) 或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更需要控制自身血糖,通过注射胰岛素、口服药物、均衡饮食等方式,做好自身的血糖监测与调节。 (图源:123RF) 如果不加以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糖尿病患者会面临两到三倍的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危险,增加患足部溃疡、感染以及最终需要截肢的可能,出现视网膜病变并导致失明,此外,糖尿病是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尿毒症是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 。 糖尿病的患病原因有很多,糖尿病家族史、饮食不规律、腹型肥胖等都有可能导致糖尿病,所以喜欢喝可乐也不用太恐慌,偶尔喝几口快乐一下没事,不要经常喝就好。 如果你把可乐当水喝,虽然不至于得尿毒症,但对健康的危害还是挺多的。 碳酸饮料会导致尿酸升高 今年6月份,天津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碳酸饮料喝得越多,尿酸水平升高幅度越高。 高尿酸血症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疾病,是痛风的发病基础,有研究表明尿酸高的人患高血压、脑卒中、2型糖尿病、肾衰竭的风险都明显高于常人。此病在人群中并不少见,男性中患病率达23.4%,女性中达8.2%。 (图源:123RF) 研究人员考虑了其中混杂因素后,与几乎不沾碳酸饮料的人相比: 对于男士,每周饮用不到1~3杯的人,高尿酸血症风险增加18%,每周≥4杯则增加49%的风险;对于女士,每周饮用≥4杯者增加70%的风险。 据研究者介绍,含糖碳酸饮料较为普遍,其中含有的大量果糖,是已经明确的增加尿酸水平的碳水化合物,限制碳酸饮料的摄入或有益于在人群预防高尿酸血症。 含糖饮料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今年5月份,一项发表于《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的研究显示,相比于很少或从未饮用含糖饮料的女性,每天饮用含糖饮料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升高了近20%。 该研究中,含糖饮料是指含热量甜味剂或糖浆的碳酸和非碳酸饮料,包括高热量软饮料,果汁饮料,运动和能量饮料,加糖的水、茶和咖啡。心血管疾病包括心梗、中风及进行血运重建术 (介入治疗植入支架或搭桥手术) 。 (图源:123RF) 研究始于1995-1996年,涉及133477名平均年龄为52岁的女性受试者。在长达20年的随访中,共8848名受试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其中2677例心肌梗死、2889例进行血运重建术和5258例中风。 在调整了体重指数(BMI)、总热量摄入、水果和蔬菜摄入等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含糖饮料的摄入量越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越高。 尽管该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并未直接证明饮用含糖饮料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之间的因果关系。但研究人员分析,含糖饮料中的糖分可能会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糖会增加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和胰岛素浓度,增加食欲并导致肥胖,而肥胖是主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此外,血液中的糖分过多与氧化应激、炎症、胰岛素抵抗、胆固醇水平升高和2型糖尿病有关,这些状况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导致动脉缓慢变窄,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除以上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外,过量摄入碳酸饮料还被发现与龋齿、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有关,因此肥宅快乐水可能会让你更“肥宅”,长久来看不一定更快乐。 如果你想选择无糖饮料来替代高热量的含糖饮料,未尝不可,但也不要多喝,因为有研究表明人工甜味剂对身体具有欺骗性,尽管它能量极低,但会干扰正常代谢,增加食欲,改变肠道微生物,最终导致肥胖。 所以,别挣扎了,白开水才是你最终的归宿~ (图源网络,侵删) 编辑:春雨医生参考文献: [1]陈日益. 碳酸饮料宜少喝[N]. 中国中医药报,2018-05-31(007).[2].碳酸饮料会造成牙齿酸蚀[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6,36(12):1617.[3]袁荃,张彬,李金源.碳酸饮料对口腔健康及口腔材料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9):71-72.[4]Tingjing Zhang, et al. Sugar-containing carbonated beverages consumption is associated with hyperuricemia in general adul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June 02, 2020.[5]California study finds drinking sugary drinks daily may be linked to higher risk of CVD in women. Retrieved May 15 ,2020,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5-california-sugary-daily-linked-higher.html
2020年11月05日
98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0-11-05
面对让人难堪的失禁,正确的护理可有效提升生活质量
近日,民政部预测我国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1],关于中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然而,不同于高血压、颈椎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一种情况同样十分常见,却因起病隐匿,患者往往难以启齿,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治疗。 (图源:123RF)让我想起今天门诊的场景,患者尴尬又局促地坐在桌前,由他的儿子叙述近日来的变化:身上常有尿骚味,有时候打个喷嚏裤子就湿了......刘大爷只当自己这是老了,因而越发躲着不愿出门。由于年龄增大,身体机能有所下降,老人有漏尿情况也是常见的一种现象。但是,这种排尿不自主的情况并不仅仅是衰老的表现,还是一种可以治疗和护理的病症。尿失禁的原因多种多样 根据国际尿控协会的定义,尿失禁是指主诉为无意识的尿液漏出[2]。尿失禁可发生于各年龄组的患者,但最常见于老年人群体。据报道,老年人群中尿失禁的患病率可高达15%~50%[2]。大多数人认为尿失禁是人体衰老后不可避免的自然后果,但实际上,中老年人尿失禁的原因多种多样,且在性别方面,男性尿失禁与女性尿失禁也有较大的不同。除常见的衰老因素外,妊娠、前列腺手术、卒中等因素都会导致尿失禁。1.高龄:年龄增长对老年人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可能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盆底肌肉韧带松弛、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或者无收缩等有关[3]。2.性别:女性由于尿道的特殊生理结构、雌激素下降及不良分娩等原因,比男性更容易发生尿失禁 [3]。在春雨医生的问诊平台上,大多数尿失禁相关问题的问诊患者为女性。 (图源:123RF)3.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已被证实是造成尿失禁的最为密切的原因之一。患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因其神经中枢功能的退化,使其控尿能力减弱,增加发生尿失禁的风险[3]。4.尿路感染:大多数老年患者由于缺乏对尿失禁的正确认识,认为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以及出于对身体出现尿失禁的羞耻感,很少会主动就医或者寻求帮助,往往会采取减少活动以及限制饮水等方法进行尿失禁发生次数的控制,长期采用不正确的方法往往会造成尿路感染,加重尿失禁的症状[3]。5.卒中:卒中(又称中风)不仅使患者的身体功能出现障碍,限制患者的活动,而且会引起神经功能的病变,使其对尿液的控制减弱,导致逼尿肌出现无意识的收缩,出现尿失禁的症状[3]。6.前列腺手术:前列腺手术是男性尿失禁患者中极为常见的病因,其中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尿道括约肌非常接近前列腺尖部,可能造成尿道外括约肌的损伤[4]。文章开篇的老刘,正是由于刚做过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从而导致了尿失禁的发生。除以上常见因素外,焦虑抑郁、糖尿病、关节炎、睡眠障碍、某些药物、便秘、帕金森病等也可能造成中老年人尿失禁[3]。适当采取措施可减轻尿失禁困扰除了身体上的不适,尿失禁还会限制患者的社交活动,如跳广场舞时一个幅度较大的动作,走路时稍稍有些急迫,甚至跟人聊天大笑的时候,尿液都会不自主地流出,浸湿的裤子令人难受又尴尬,使得失禁人群不敢锻炼甚至不敢出门,因此尿失禁又被形象地称为“社交癌”。(图源:123RF)除此之外,失禁还会引发失禁性皮炎等一系列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不过,适当采取一些措施,可有效减轻尿失禁的症状和对生活带来的影响。因年老而有尿失禁问题的患者,平时应注意减少不必要的卧床时间,适量限制液体的摄入(尤其夜间),白天定时排尿,限制含黄嘌呤的咖啡或茶的摄入,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防止尿路感染[5]。此外,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还可进行盆底肌群锻炼(如臀桥),能够良好预防尿失禁的产生。每天在睡觉之前和早晨起床时各做 50~100 次缩肛运动,有节律的重复收缩和舒张,能使盆底肌群得到锻炼,长期坚持可减轻腹压[5],降低尿失禁发生的频率。做好护理对于提高患者健康至关重要对于已经发生尿失禁的人群,也不要过于羞耻和不安,应正视并积极接受治疗。长期不治疗的尿失禁可能引发尿路感染等一系列的泌尿系统病变,从而对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对尿失禁患者的治疗主要取决于尿失禁的发病原因及严重程度,如果有潜在的病因,且情况较为严重,则应首先治疗原发病,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 (图源:123RF)此外,在评估和初始治疗阶段,任何类型的尿失禁患者都可以使用辅助治疗措施[4]。使用失禁护理产品,做好会阴及肛门部位的清洁护理[6],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的风险,减轻尿失禁造成的尴尬和不安。对于有活动能力的失禁人群,可使用内裤式纸尿裤,如添宁ProSkin内裤式纸尿裤,像普通内裤般轻松易穿,贴身隐形不臃肿,不影响正常外出及社交活动,且表层还有独特干爽3D压纹“小凸点”设计,能加快吸收水分,减少尿液与肌肤的接触,透气亲肤。至于卧床、轮椅护理、行动不便的的中重度失禁人群,可使用添宁ProSkin搭扣式纸尿裤,除了干爽透气、吸收性好,其搭扣式设计与耐用魔术扣,还可方便照护者进行更换。添宁是全球领先的成人失禁护理品牌,作为有50多年专业失禁护理经验的品牌,添宁特别关注失禁老人“皮肤健康”。添宁ProSkin系列产品,采用创新锁水干爽技术,通过3D压纹快速扩散,高蓬松层导流下渗,万颗锁湿分子的三重保护,减少尿液和肌肤的接触,另全透气背膜让肌肤得到更长效干爽的保护,还获得了英国皮肤健康联盟权威认证,是行业内率先获得该认证的失禁护理品牌,更贴合老年人的健康生活需求。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身体机能各方面也逐渐降低,老人家可能会面临失禁漏尿的情况。但是,请不要害怕和不安,正视失禁问题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同时使用纸尿裤等辅助护理产品,可以极大地改善失禁情况,恢复正常的社交活动,提升生活质量。点击此处进店选购,双十一最高减480!会员更享双倍积分! 编辑:春雨医生参考文献:[1]中国新闻网,“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迈入中度老龄化,2020.10.23,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10-23/9320561.shtml[2]关绍晨,吴晓光,王淳秀, 等.北京社区老年人尿失禁患病率及其对生活质量自评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37(3):330-334. 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8.03.021.[3]张亚斌,苟玲,裴菊红, 等.老年人尿失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6):872-880. DOI:10.3969/j.issn.1672-1756.2020.06.016.[4]J Quentin Clemens, 男性尿失禁,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urinary-incontinence-in-men[5]闫永吉.预防老年尿失禁应趁早[J].中医健康养生,2020,6(7):66-68.[6]陈燕芽.浅析护理干预对尿失禁患者的预防及护理效果评估[J].健康必读,2020,(5):101.
2020年11月05日
1,02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首页
复制
搜索
前进
后退
重载网页
和我当邻居
给我留言吧